湖北企业家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
湖北企业家

本期杂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楚商领袖

蔡宏柱:奋进的力量为民生勃发

发布日期:2014-08-19

来源: 荆楚网-三峡晚报(武汉)

“奋进抒壮志,创业惠民生”,用这句话来形容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的创业实践是再贴切不过的。

纵览30年来以“兴企富民”为引领的稻花香集团,一波又一波的创新发展,不但在中国白酒行业树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企业和企业家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多元的社会文化中确立和坚守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将发展诉求与改善民生的责任一致起来,树立了实实在在的榜样。

蔡宏柱说得好:“无论企业多么辉煌,也无论你多么有钱,如果没有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绝对等于零。因为我们办企业除了赚钱以外,更重要的责任是实现和谐发展,多为国家做贡献,多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小小寰球,企业家多有。蔡宏柱的最可钦佩之处,就在于将“民生情怀”银钩铁画,大书在稻花香不断发展的壮阔实践中。

创新:改善民生的“稻花香样本”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是蔡宏柱在白酒行业的一个创造。

几年前,蔡宏柱首提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方向。此后,这个概念与稻花香一系列战略决策同时孕育、发酵,不但变成了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也变成了农民暖暖和和的收入、实实在在的福祉。

从生产白酒,到绿色种植,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每循环一次,产品就增值一次,农民就增收一次。一个“增值”,一个“增收”,既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力,又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 “造血功能”。

说来简单,做起来万难。这一发展模式,核心是由“五级循环”产业链构成的,即:绿色种植—食品加工—全混饲料—规模养殖—有机肥料。这根金色链条的打造,凝聚了蔡宏柱和全体稻花香人的智慧、胆识与前瞻性谋略,每一个产业链上的项目开发,都是一部史诗、一座丰碑。

以绿色种植为例,“公司+基地+农户”,是稻花香最成功的模式之一。这一模式不断在广袤的田野开花结果,先后建立起绿色粮食种植基地、湖北海棠基地和五峰香辛蔬菜基地,从种子、技术、田间管理到收割入库,进行全程指导,且一诺千金:每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照单全收。

农民算了一笔账:稻花香玉米浆饮料项目共发展种植户5600户,种植甜玉米6.4万亩,正常年份生产甜玉米3.75万吨。农民种植总收入5250万元,纯收入2370万元,与种植普通玉米相比,人均增收236元,增幅24%。

更关键的是,对于食品饮料加工废弃的玉米穗、芯、秸秆,也有了消化的路径:玉米苞叶、穗、芯、秸秆粉碎发酵,连同酿酒的酒糟,加工成全混饲料;全混饲料是标准化养猪的上佳饲料;而养猪的粪便,也不浪费,可以通过有机肥料基地加工,变废为宝,为发展绿色种植提供有机肥源。

这一模式的发展力是惊人的。几年来,稻花香农业循环经济不仅直接和间接带动了25万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致富,而且企业效益年年大幅度攀升,2010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3.16亿元,创利税7.1亿元,今年更有把握突破100亿元大关。

耀眼的不光是这些数字。

稻花香所在的龙泉镇,过去人们除了种粮吃粮,骑着自行车跑遍全镇也找不出一家规模企业。自从出了个“稻花香”,日月渐次换新天;自从“五级循环”铺新路,山窝窝都种出“摇钱树”该镇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了质变。全镇先后建立起柑橘、畜禽、蔬菜、奶牛、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从农户收入到村镇经济,都富得流“油”。干部们逢人便夸:农业循环经济打开了“城乡一体化”的便捷通道,促进了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的融合,提高了城镇化建设水平。

这是稻花香带给农民们更深刻更深远的福祉。

蔡宏柱说,我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既非权益之计,也不是搞“慈善”,而是用科学的发展方式点石成金,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在做强做大企业的过程中,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农业稳步增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量变彰显历史,质变创造历史。稻花香的创造,无疑为兴企惠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范本。


发展:又好又快的“稻花香速度”


改善民生,发展是硬道理。蔡宏柱对“硬道理”的把握一直是四个字:又好又快。

“好”是质量,“快”是速度。蔡宏柱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好”是第一位的,“快”是第二位的,应当将“好”与“快”统一起来:在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在加快发展中提升质量效益以好促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

创业之初,面对一大批梦想者扑入商海,将“敢冒风险”几乎当成了唯一信条,蔡宏柱说:“这不科学。我们稻花香人要坚持讲四句话:敢冒风险,自我加压,创造机遇,超常发展。”

于是,一系列“又好又快”的辉煌乐章在稻花香人的指间不断奏响:

一年建成一个厂,一年赚回一个厂;

今年的产值是明年的利税;

1992年,年产千吨白酒,创产值190多万元,利税10万元;

1997年,年产万吨白酒,产值3.9亿元,利税4300万元;

2003年,年产3万吨白酒,产值5.1亿元,利税7300万元;

2005年,年产白酒5万吨,产值11.9亿元,利税1.1亿元;

2007年,年产白酒8万吨,产值25亿元,利税2亿元;

2008年,产值38亿元,利税3.5亿元;

2009年,产值51亿元,利税5亿元;

2010年,白酒年生产能力达25万吨,销售收入73.16亿元,创利税7.1亿元。

2011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4.86亿元,创利税10.28亿元。

201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5.39亿元,创利税16亿元。

2013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48.6亿元,同比增长55.34%。

发展速度追星赶月,效益质量稳步提升。

更可喜的是,人才、技术、资金、产品、市场、创造力,一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伴随着稻花香“又好又快”地发展,一一跃升。

而稻花香的市场开发也由过去的“家门口”拉锯战,发展成为全国“一盘棋”。目前,已拥有26个省、直辖市、区的400多个大中城市的广大而稳固的市场。

与此交相辉映,企业规模也由最初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白酒十强。稻花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稻花香品牌跻身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稻花香白酒成为中国新名酒的代表,今年再次蟾宫折桂,荣膺“中华老字号”……

“稻花香速度”,已成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典诠释。

效益:优势集聚的“稻花香现象”

蔡宏柱常说:做企业如同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眼皮下的一小块地盘,往往会失去大局。

稻花香“三百工程”战略树百年品牌,建百亿强企,富百万农民,便是从长远发展的大局着眼走出的妙棋、活棋。

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稻花香以白酒产业为“龙头”,已形成了包括绿色种植、食品加工、饮料加工、包装物流、有机饲料、生物化工、标准化养殖等一体配套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拥有成员企业34家,集团员工发展到13200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巨大规模,多种产业,已不是通常的“多元化”所能界定的。推动稻花香超常发展的是三大比较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白酒)、绿色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其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施方针是效益增长的集约化。

无论产业升级还是开发新项目,蔡宏柱始终牢牢把握住三个基本点:以产业化建设为基础,以生态化发展为条件,以实现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除了做大做强白酒龙头产业,蔡宏柱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恢弘气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综合施策,重点发力,打出一系列创新发展的“组合拳”

投资10亿元,建成三峡科技包装工业园,集行政办公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五大板块为一体,可年创产值30亿元,年创利税3亿元;

投资15亿元兴建宜昌三峡物流园,高起点、高质量、高规格地打造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国内外物流和服务业,着力形成统一的第四方物流运营平台,构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工业品展示中心、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交易中心。这一项目将在产业链上创造约3万个岗位,投产达效后,每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创税收10亿元。

此外,还兴建了一批配套产业项目:五峰万吨香辛蔬菜基地项目开发如火如荼,宏达酒业包装车间建成投产,万吨藏酒洞工程、重庆稻花香酒业项目、黄冈千年缘酒业二期工程等建设渐入佳境,乳白料白酒瓶合资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远安陶星陶瓷科技项目、贵州矿业即将竣工投产。

“在当前‘后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理念,全球经济结构正孕育着深刻变革。这是一场新的博弈。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并找到‘赢’的边界,扩大现有优势,开发新优势,占领发展制高点。”这是蔡宏柱之于创新发展的策略思考。

这一策略带来的巨大效益,不仅是每年销售收入的成倍增长,更产生了良好的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出企业发展的强劲活力与巨大张力,人们称之为“稻花香现象”。

胸藏万点意,挥毫定乾坤。“十二五”期间,稻花香将剑指500亿,做大做强五大产业,集团成员企业达到100家,培育1家上市公司,争创5个驰名商标,进入全国500强。

目标:共享共赢的“稻花香模式”

“企业当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这个‘最大化’一定要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实惠。”作为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家,蔡宏柱超越了“自我发展”的闭合式思维,而进入一种整体性富裕的效益诉求。

早在几年前,蔡宏柱就制定了五种共赢的效益模式:

整体推进型: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9.6万农户、88.89万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致富;

产业带动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配套产业,带动3.3万户、10万人就业致富;

扶持引导型:通过相关企业与农业新技术开发和扶持,带动3000户、1万人科技致富;

联合发展型:以强强联合、并购、重组、转型升级等方式,培养100名农民企业家和企业主;

合作伙伴型:发挥稻花香优势,壮大合作伙伴阵营,培养10名甚至更多的农民千万富翁。

稻花香13200名员工中,6000人来自农村;加上季节性、临时性用工,共有2万多名本地农民直接从稻花香受益。稻花香在夷陵区下堡坪、黄花、分乡、雾渡河、鸦鹊岭、龙泉、乐天溪、太平溪等乡镇建立种植基地3.5万亩,签约农户11080户,累计向农户提供技术资料11万份,组织农民技术培训400多场次,共有45000人经过培训。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蔡宏柱“兴企富民”的又一个精彩乐章。稻花香做大做强白酒、饮料、养殖等特色产业,每年消化农产品30万吨,惠及25万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产业布局从集团总部渐次延伸到省内其他地市州和重庆涪陵、贵州毕节等省区,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的造血型扶贫,盘活了闲置资产,为贫困地区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

稻花香这座现代化酒城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更加快了龙泉镇建设新农村的步伐。稻花香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00万元,按照龙泉镇“五龙二虎”和“酒镇桔乡”的人文特色,治理美化了流经全镇的柏临河,建造了6座人工湖;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土宋公路和小鸦公路;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两个污水处理厂;稻花香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和提升了周边生产维、制度维、知识维、文明维的“四维生态”。仅龙泉镇的第三产业,每年的营业额就高达4亿元,镇里办起了幼儿园、学校、医院、餐馆、旅社、公交运输,居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我们奉行的是‘多赢’文化。发展惠民,改善民生,带动发展,多做贡献,是稻花香不变的追求。我们深深知道,合作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整体性创造比局部性收割更具恒久性;只有多元共赢,才有彼此的高贵和携手的未来。”蔡宏柱常以这样的观点告诫同事且自勉。

言由心发,德由心生。正是这种多赢文化构建了稻花香共享共赢的效益模式,使得蔡宏柱和他的团队能够常常保持一种高度,一种观念,一种整体性推进和超越,奋进的力量始终为着改善民生而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