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企业家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
湖北企业家

本期杂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圈子 > 专家

宋清辉:创新投融资渠道 让七万亿真不同

发布日期:2015-01-16

宋清辉32467.jpg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当年的4万亿至今让人们心有余悸之时,近日媒体报道的“7万亿”又引爆了市场,新闻指出国务院去年底已批准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15年投资超过7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随后进行澄清表示投资数额无法计算,并表示这笔投资并非新增财政投入刺激,而是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这也意味着,2015年所谓的“7万亿”和当年的“4万亿”将截然不同。

  资料显示,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分别为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可以说,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此前均为国家垄断行业,如今对社会资本的开放是新的突破。

  冷静看待数字就能发现这并没有太大吸引力。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前11个月的基建投资总额为9.8万亿元,且是2013年同期的120%。以此相比,我国2015年全年基建投资总量若只有7万亿元,投资金额下更无法保证GDP增速能够站稳在7%以上。按照推算,我国2015年全年基建投资总量或在14万亿元左右,媒体所称的“7万亿”占比仅一半。

  “7万亿”和“4万亿”的本质也完全不同,当年的“4万亿”是政府在计划外新增的支出安排,目的是为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种种后遗症之后政府也意识到“4万亿”的负面效果,要再次推出种类刺激政策将更加谨慎。这更表明了“7万亿”和“4万亿”不可相提并论,不可轻易混淆概念。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在此情况下需要将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因而进行由政府引导的基础投资尤为重要。毕竟,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一直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家发改委也在考虑如何引导社会资本,盘活这些资金后让它们更多地投入到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更大作用、更大影响的领域。

  此前,我国已经开始鼓励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大量的社会资本选择了进入初创型项目。这和VC的投资风格相似,一是资金量不大;二是国有项目初期都比较稳健;三是能够快进快出;四是收益率高。

  需要注意的是,和民生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周期长,而目前我国民间主流融资模式往往融资期限短、利率高。让社会资本突然进入基础设施和民生发展领域,初期必然会不适宜并有可能出现互斥。因此,政府需要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例如鼓励发行可转让股权、债权等融资模式,方便社会资本流入或流出,或例如创新信用贷款方式,允许部分行业开展预期收益质押贷款,提高社会资本融资能力。

  上述七大基础设施项目并未都是高收益项目,收益低的项目有可能会让社会资本迟疑,政府必须作出表率并作出相应的支持,社会资本才有可能参与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后,项目实施的决定、实施、进程再也不可能是领导一意孤行地拍脑袋、拍桌子、拍屁股,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建设和运营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投资回报有望更上一层楼。

  虽然由政府进行引导,但风险不得不提,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可能盈利,铁道部2.66万亿元的负债令人心有余悸,民间资本当然更希望能够进入稳健的投资项目当中。如果没有完善的风险防御机制,亏损后没有明确的追责机制,最终社会资本深套其中心灰意冷,这种投资方式只会是“火一时,冷一世”。

  虽然投资项目姓“国”,但实施的方式还需要由市场说了算,只有把政府的习惯干预市场的权力关进笼子里,市场规律才会正常运作,市场才会繁荣,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也将让股市投资者对未来充满预期,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相关概念股受到追捧是迟早的事情,在各种板块轮动之后,资金也需要挖掘更为贴政策、贴地气的热点。